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重点领域
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
公开年报

对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12号建议的答复函

发布时间: 2023-06-16 16:48:34

类别:A

签发人:李永林


宝人社函〔2023〕153号


张利勤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关怀建筑行业超龄农民工群体的建议》(第112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农民工工作的重要指示,以“三个年”活动为契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着力促进农民工就业增收,强化劳动保障权益维护,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断扩大农民工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切实增强农民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计划采纳的事项:一是加强建筑行业安全管理。二是建立健全灵活关怀制度。三是帮助返乡农民工重新就业。

二、已经完成和推进的事项:

(一)持续加强建筑行业安全管理

一是夯实质量安全监管责任。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和安全发展理念,按照“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夯实市、县区的属地管理责任、行业部门的监管责任和企业的主体责任。

二是切实加强行业监管。积极开展质量安全宣传培训,提高各级各部门和企业等单位、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心。强化安全生产技术培训,督促指导施工、监理等企业依法落实安全培训制度,切实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操作能力。

三是强化排查整改。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有效推动责任落实,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提升施工安全监管水平。全面排查、认真整改,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对检查发现的各类质量安全隐患,列出问题清单、建立整改台账、加强跟踪督导,确保全面整改到位。

(二)切实维护超龄农民工合法权益

一是开展超龄农民工用工管理摸排工作。充分发挥市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作用,制定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超龄农民工用工管理和服务保障有关工作的通知》(宝农民工办发[2022]2号),要求各县区和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能划分,启动多方联动,认真开展超龄农民工用工管理摸排工作。在尊重超龄农民工就业需求和企业用工需要的基础上,对该群体就业现状、生产安全、权益保障等方面进行了调研,纠正“一刀切”清退超龄农民工做法,排查“清退令”产生的不良影响,筛查排除不稳定因素,及时发现化解隐患。

二是规范超龄农民工劳动用工。严格落实劳动保障监察窗口接待“五个一”工作标准,实行监察、仲裁一厅式办公,提升服务质量,加大8小时之外的值班值勤力度,确保维权电话24小时畅通,实现劳动监察举报投诉、劳动仲裁无缝隙连接。建立以镇街为主体、劳动监察为依托、行业部门为后盾的三维化解工作机制,指定专人负责工时和休息休假维权工作,主动深入一线,及时掌握超龄农民工劳动维权情况。对招用超龄农民工较多的企业加强用工指导,对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农民工,指导企业通过签订书面协议等方式,依法保障农民工权益。

三是逐步探索超龄农民工用工服务新机制。继续扩大工伤、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将更多的农民工纳入领取临时补贴范围。进一步推进建筑业农民工按工程项目参加工伤保险,适时开展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对招用超龄农民工较多的行业加强用工指导,指导企业梳理细化岗位风险,实行分类管理,多开发保安、保洁和仓库管理等辅助性岗位安排超龄农民工,降低安全风险。同时,做好超龄农民工法律服务和关爱关心,及时跟进,及时化解。

(三)提升超龄农民工就业创业质量

一是着力做好超龄农民工群体就业服务。以开展“春暖农民工”、“春风行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行动”等就业帮扶活动为抓手,加强市县镇村四级联动,全面落实“面对面”政策宣讲、“点对点”输送到岗、“一对一”就业帮扶等服务保障措施,多渠道为超龄农民工重点群体搭建就业平台。对就业困难的超龄农民工,实现实名制动态管理,根据本人技能特点和就业意向,主动为其提供131就业指导服务。2022年,全市共举办招聘会353场次,提供岗位20.7万个。“点对点”输送农民工、脱贫人口等返岗复工28车次1018人,通过苏陕协作机制帮助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32人。

二是积极开展超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对有提升技能水平意愿的超龄农民工,组织开展短平快的线上就业技能培训,利用以工代训、县校合作等多种方式,大力开展定向定岗培训。加快推进“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围绕产业布局,大力发展农业园区、产业基地、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通过园区务工、合作社带动、反包倒租等模式促进产业就业融合发展,带动无法外出超龄农民工稳定增收。

三是鼓励扶持超龄农民工创业。针对有创业需求的超龄农民工,根据其培训意愿开展创业培训,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对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且所创企业或个体工商户自工商注册登记之日起正常运营6个月以上的,按规定给予5000元/户一次性创业补贴。将社区工厂(村镇工厂、车间)、就业帮扶基地、工业园区建设融入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发展壮大就业帮扶车间,做大乡村就业空间,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全市累计扶持建设社区工厂132个、就业帮扶基地183个。



宝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年6月7日



(联系人:郭孟宇,电话:3262987)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选举工作委员会,市政府督查室。


主办:宝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运营维护及技术支持:宝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地址:宝鸡市代家湾行政中心1号楼 电话:12333

陕ICP备12009282号 网站标识码:6103000003

陕公网安备 6103030200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