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乡村振兴局,宝鸡银证监会、宝鸡市人民银行中心支行等17个部门共同制定了《宝鸡市关于加强劳务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现对政策制定背景、制定目的、政策依据、主要内容等相关情况解读如下:
一、制定背景
劳务品牌是由政府和市场主体通过服务、资金等手段予以支持,形成具有一定从业人员规模、市场经济价值,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认可度、美誉度,具有地域特色、行业特征和技能特点的品牌化劳务产业经济和就业形式。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全面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决策部署,切实加强劳务品牌建设,根据2022年4月省人社厅、省发改委等20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劳务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陕人社发〔2022〕13号)文件要求,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宝鸡特色的劳务品牌,强化劳务品牌集聚效应,充分发挥劳务品牌在促就业、扩内需、惠民生等方面的作用,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制定本《实施意见》。
二、制定目的
以全国知名的“西岐名吃”等劳务品牌为引领,紧密结合地域特点,围绕地方特色产业、重点行业领域,打造一批地域鲜明、行业领先、技能突出的宝鸡特色劳务品牌。推动实现宝鸡劳务品牌知名度、认可度、美誉度显著提升,带动就业创业、助推产业发展效果显著增强。力争至“十四五”末,全市培育创建12个以上优秀劳务品牌,实现“一县一品牌”,从中认定一批市级劳务品牌,推荐上报3个省级劳务品牌,打造2个以上全国知名劳务品牌。
三、政策依据
根据省人社厅、省发改委等20个部门《关于加强劳务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陕人社发〔2022〕13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四、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实施劳务品牌发现培育行动
(一)分类型挖掘劳务品牌。各县区通过走访摸排,充分挖掘本地资源及人文特色,掌握本地区劳务品牌数量、分布、特征等基本情况,针对性制定发展规划和建设方案。
(二)分领域打造劳务品牌。各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围绕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和旅游产品与服务及其他领域分别打造1-2个劳务品牌。
(三)建立劳务品牌资源库。根据带动就业人数较多、技能产品特色明显、市场知名度高等特点,对本地区劳务品牌建设项目进行梳理汇总,统筹整合,由市人社局建立全市劳务品牌资源库。
(四)加强劳务品牌动态管理。各县区要加强对本县区劳务品牌建设质量监管。市人社局将联合相关部门,定期对各县区建设情况进行抽查,并建立劳务品牌退出机制。
第二部分:实施劳务品牌发展提升行动
(一)推动劳务品牌技能开发。力争每县打造不少于1个特色职业培训协同项目,至少建设1个技能大师工作室或专家工作室。
(二)拓展劳务品牌就业渠道。多形式开展劳务品牌从业人员就业推荐活动,对县区内培育创建并符合条件的劳务品牌,吸纳农村劳动力等从业人员(签订协议)达500人以上,可给予劳务品牌培育创建单位一次性奖补,奖补上限30万元。
(三)提升劳务品牌形象内涵。各县区要优化劳务品牌的名称、标识、符号等要素,鼓励劳务品牌所有人(或单位)及时注册申请商标专利,实现全流程电子化、便利化办理,加强商标保护,引导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劳务品牌专利技术向标准化转化。
第三部分:实施劳务品牌壮大升级行动
(一)加大创新创业扶持力度。鼓励劳务品牌从业人员开展创新创业,对符合条件的创业者按规定落实税费减免、创业培训、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并按规定为劳务品牌创业实体提供低租金或免租金的经营场所,减免水电暖等费用,开展就业创业服务。
(二)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以劳务品牌龙头企业为引领,组建行业内、区域内劳务品牌联盟,推动联盟内资源共享,加速科技成果市场转化,解决专业领域重大共性问题,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三)发展品牌特色产业园区。按照产业链环节与资源价值区段相匹配原则开展产业布局,打造产业集聚、定位鲜明、配套完善、功能完备的劳务品牌特色产业园区。
第四部分:实施劳务品牌推介行动
(一)做好劳务品牌评选。各县区各有关单位定期开展劳务品牌征集评选,推荐符合条件的劳务品牌从业人员申报有关人才奖项评选。、
(二)开展品牌交流活动。要定期开展劳务品牌展示交流活动,结合“一带一路”倡议举办文化交流活动,支持劳务品牌走出去。
(三)讲好劳务品牌故事。各县区各部门要充分利用官方网站、政务微博、微信等自有媒体平台,开设劳务品牌宣传专栏。全力讲好宝鸡劳务品牌故事。
第五部分:做好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由人社部门牵头,发改、教育、科技、工信、民政、财政等17个部门分工负责,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二)加强工作调度,提高工作质量。各县区要将劳务品牌工作列入“稳就业、保就业”重点任务,引导广大从业人员诚信就业、优质服务。
(三)加大资金支持,推进工作落实。各部门要加大对劳务品牌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确保劳务品牌建设有序开展。
(四)强化理论研究,做好服务保障。各县区要发挥政策引导作用,鼓励以市场化方式撬动金融资本、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推进劳务品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