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人社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扎实开展“人社工作进园区”,动员全市调解仲裁机构提高认识、精心组织,推动“法规政策、能力建设、预防化解、定分止争”四进园区,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促进园区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法规政策进园区,提升遵法守法意识。抢抓招聘洽谈会、节日庆典等时机,组织各级调解仲裁机构广泛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调解仲裁业务,努力提升宣传效果和调解仲裁工作知晓度。市仲裁院组织仲裁员志愿者深入企业,以身边的鲜活案例为教材,深入浅出讲解常见劳动违法问题,分析法律后果和风险,引导用人单位规范用工。陈仓区等县区组织用人单位集中培训人社法规政策,面对面交流用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对一提供完善规章制度的意见和建议,全市调解仲裁机构开展集中宣传23场次,上门送法54户单位,法规培训85户企业,有效提升了用人单位遵法守法和劳动者依法维权意识。
二、能力建设进园区,织密劳动维权网络。有序开展调解员培训,大力整合培训资源,推行劳动争议调解员和劳动关系协调员“一训两证”,不断充实基层调解组织工作力量。在实现全市116个镇街调解组织全覆盖的基础上,以金牌调解组织创建为抓手,以提升调解能力为核心,大力推动用人单位调解组织建设,持续完善调解组织四级网络。充分发挥调解员参与制度制定、摸排用工纠纷等作用,推行调解员联系企业清单化、动态化管理,定期了解单位用工情况,及时掌握劳动关系动态。组织仲裁员(人社服务专员)常态化深入园区开展“大走访”,广泛收集劳动争议方面问题,加强劳动关系形势研判。去年以来,全市开展调解员培训4期243人,专兼职调解员达到了621人,33名仲裁员下沉服务园区13个、单位51户,冀东海德堡(扶风)水泥有限公司等4户调解组织获评省级金牌调解组织,全市劳动纠纷摸排触角更密集,工作措施制定更精准,调解仲裁服务企业更便捷。
三、预防化解进园区,遏制案件快速增长。会同工会、司法等部门深入园区开展单位用工法治体检活动,帮助企业查找存在的用工管理短板,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针对市场主体密集、劳动争议高发的区域,金台、凤翔等县区安排基层调解组织定期深入,排查评估劳动纠纷和用工隐患,会同园区管理机构提前应对、尽早化解。不断拓展“一案一书一函”效果,以规范用工发函提醒的单位为重点,组织行业企业和相关单位,采取解剖麻雀的方式讲解规范用工方法技巧,努力做到裁决一案、规范一企、警示一行。去年,共出具法治体检报告131份,发放规范用工提醒函38份,金台区龙丰村拆迁重建片区、陈仓区千渭新城基建片区、凤翔区西凤酒城建设项目等重点区域劳动争议案件数量显著下降,类案预防效果初步显现。
四、定分止争进园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突出解决问题导向,立足定责任、算清账,帮助企业妥善解决用工烦心事。在了解到宝鸡山崎精工公司即将搬迁的情况后,市仲裁院服务专员主动联系企业分析员工集中离职风险,辅导劳动合同变更协商技巧,动员单位适当提高待遇留人,稳定了近80名员工队伍,保障了企业迁址后的正常生产。柳林酒业、陕西鑫龙建设、宝鸡航宇光电等单位先后发生工伤和解除劳动合同案件,调解仲裁包联人员第一时间上门化解,现场成功调解了2起工伤保险待遇案件。进园区工作中,对于摸排出的劳动争议问题实行台账管理、定期调度,对标的不大的案件现场提供解决方案,引导当事双方及时和解,对于对抗激烈的反复沟通,积极协调,力争案结事了。据统计,去年以来共帮助园区企业协调解决劳动纠纷问题32个,避免了矛盾升级。
下一步,宝鸡市各级调解仲裁机构将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认真落实省厅部署要求,用心、用情、用力开展“人社工作进园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夯实园区企业包联责任,加大法规政策宣讲力度,健全常态化联络服务机制,积极帮助企业妥善解决各类劳动争议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