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渭滨区人社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坚持四维发力,打造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就业服务体系,全力以赴稳定和扩大就业,全区城镇新增就业9039人,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线上+线下,搭建人岗匹配平台。健全完善“区级总站+镇(街道)分站+社区工作站”三级联动公共就业服务网络,融合“秦云就业”“渭滨职来职往”、政府网站等多个线上平台,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实现全区就业服务“线上+线下”一张网。充分发挥渭滨区人力资源产业服务联盟、零工市场、零工驿站资源优势,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创新开展 “春风行动”、百日千万等线上线下专场招聘活动30余场次,全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2万人,其中脱贫人口务工就业5979人。大力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传22次,推荐用工企业658户,提供就业岗位1.34万个,达成就业意向1200余人,重点群体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内引+外联,凝聚校企共赢合力。坚持“内引+外联”,将“走出去”和“请进来”深度融合,持续开展进园区、进企业、进校园活动,深化校政企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和合作共赢。组织辖区35户重点工业企业走进陕西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宝鸡文理学院、宝鸡职业技术学院等举办专场宣传推介活动10余次。组织西北工业大学、宝鸡文理学院、西京学院400余名应届毕业生走进烽火集团、广汇机械等重点企业开展“访园区、进企业”交流对接活动,签订《渭滨区政校企合作备忘录》,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机制,搭建合作平台,实现校企双方共赢发展。推动解决全区重点企业急需紧缺人才招引问题,为卫生、教育等行业招引各类人才135人。搭建高校毕业生和用工企业双向对接的“桥梁”,通过就业见习、拓展岗位,帮助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1600余人实现就业。制定《渭滨区支持重点工业产业引育科创团队技能人才若干政策》,鼓励企业和大中专院校积极设置就业岗位、推荐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民营企业就业创业。
品牌+基地,促进就地就近就业。依托辖区资源禀赋,整合龙头企业、行业协会、产业合作社和市场资源,打造“姜炎特护”“渭滨钩织工”“龙山玉珠葡萄匠人”“渭滨智造工”“晁峪花椒培育工”等劳务品牌12个,其中“姜炎特护”劳务品牌被认定为市级劳务品牌。坚持以品牌带动壮大劳务经济,累计吸纳、带动就业4500余人次,劳务经济收入6700余万元。整合资源,激活乡村振兴和就业帮扶政策,培育认定“蒲公英”社区工厂、“麦克传感器股份有限公司”就业帮扶基地等19个,吸纳就业2280人次,其中脱贫劳动力110人,帮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政策+服务,提升便民利企温度。全力实施一线工作法,扎实开展“人社工作进园区”“社保服务进万家”活动,落实大走访、送服务、送政策、送资金、解难题等一系列扩岗位、促就业措施,帮助40户企业解决参保、招工等问题218条。加大就业社保政策宣传力度,公开服务事项,推行便民举措,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去年为3000余名重点群体落实社会保险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补贴等资金2100余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1笔1.05亿元,带动就业611人;开展“免申即享”“线上办理”“一件事一次办”“打包办”等就业相关服务,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593.99万元、惠及781户企业,以可感可及的人社工作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