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脱贫劳动力等就业困难群体就近就地就业,太白县人社局通过“六步工作法”强化公益性岗位日常开发管理,累计安置公益性岗位268人次,发放补贴47.38万元,切实兜牢了就业保障底线。
一是合理设置岗位。遵循“严控规模、统筹开发、规范管理、分级负责、促进就业”的原则,在规定的开发范围内,结合辖区就业困难人员和脱贫劳动力数量、就业难易程度、县域特点和实际需要等情况,开发设置岗位,确保公益性岗位设置合理规范。
二是公开招聘安置。各镇村(社区)采取张贴公告、入户宣传等方式,动员辖区内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积极报名,坚持用人单位会议研究、公开公示、上报审核等程序,把好岗位入口关,做到招聘流程公开化、透明化、精准化。
三是有序签订协议。对全县公益性岗位协议签订进行统一规范,协议中明确了工作性质、内容、时间、地点及范围、补贴标准、考核管理办法等,并严格落实到期、到龄退出机制,确保从业人员协议签订更加规范。
四是动态人员管理。利用陕西省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各镇每月对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信息数据进行更新,确保人员实名制动态管理。采取实地见面检查和随机电话抽查方式,常态化开展公益性岗位监督检查,坚决杜绝冒名顶替等现象发生。
五是精准补贴发放。严格按照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补贴审核发放流程,依据人员考勤,规范补贴标准,执行镇村初审、县级复审公示的工作程序,按月将补贴发放至从业人员个人社保卡。
六是规范资料留存。梳理完善镇村公益性岗位资料留存清单,利用就业工作例会对各镇经办人员进行业务和操作培训,定期深入各镇村开展现场检查、当面指导,确保资料留存规范、完整,按月装订。
下一步,太白县人社局将结合乡村振兴工作实际,合理开发岗位,规范人员管理,让“小岗位”发挥“大作用”,为全力打赢稳就业促增收硬仗加油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