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本报记者游翀
嘉宾: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秘书长房连泉江西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克琦
陕西省人社厅养老保险处处长王静
促进制度公平可持续转移接续更便捷
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推进全国统筹有何重要性?具体到各省实际,有哪些必要性?
房连泉: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养老保险基金区域分布不均衡矛盾、提升社保体系治理效能的重要举措,是社保制度改革攻坚的重要里程碑。
其一,对养老金制度而言,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惠及面广、所需资金量大、社会关注度高,全国统筹主要调节地区之间社保基金余额,在全国范围内互济余缺,缓解不同地区之间收支不平衡的问题。
其二,对参保人而言,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更加方便。实施全国统筹之前,转移接续成本较高,一些大企业在全国各地派出员工,往往面临异地参保,转移接续手续较为繁琐。实施全国统筹之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信息系统与各省对接,中央统一管理养老保险信息,各省共享数据信息;流动人员在办理转移接续手续时,服务更便捷。
其三,有利于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现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框架全国统一,但具体政策在地区之间存在差异,导致企业缴费负担不均,人口净流出的经济欠发达省份压力更大。实施全国统筹后,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企业养老保险“五统一”,即统一缴费政策、统一基金收支管理、统一待遇调整、统一信息系统、统一经办服务管理,有利于企业公平竞争,改善招商引资环境。
刘克琦:推进实施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举措,对解决养老保险基金结构性矛盾、促进人员合理流动、增强制度公平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制度发展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江西是劳务输出大省,养老保险在参保缴费端和待遇支出端结构性矛盾突出,基金缺口和支付压力不断加大。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现社保基金在全国范围内互济余缺,有利于均衡地区负担,缓解收支不平衡矛盾,使基金的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是市场资源配置更为优化平衡。按照全国统筹顶层设计,各省份缴费费率和缴费基数确定办法逐步统一,为促进区域均衡协调发展、推动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有利条件,为地方在高质量发展中统筹推进共同富裕奠定基础。
三是职工养老保险权益更具保障。全国统筹意味着养老保险制度政策、基金收支管理、经办服务管理和信息系统实现全国统一,形成“全国一盘棋”格局,破除地区间利益壁垒,消除人员流动障碍,有力维护参保职工养老保险权益。
王静: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符合社会保险大数法则,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
从陕西实际看,有两方面迫切需求:一是有利于解决养老保险基金结构性矛盾,增强制度公平性和可持续性。陕西作为西部欠发达、劳务输出较多的省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全国统筹后,在全国范围内统筹调拨使用基金,对各省份基金当期余缺进行调剂,让制度更加公平可持续,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更有保障。二是有利于提升管理服务效能,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当前,基本养老保险密切融入群众生活方方面面,老百姓对社会保障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建设全国统一信息系统,完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逐步推动更多社保服务事项跨省通办,为参保企业和参保人员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助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
重建省集中信息系统建立央地责任分担机制
记者:完善全国统筹制度是渐进式动态调整过程。当前,推进全国统筹面临的主要难点有哪些?
房连泉:全国统筹是逐步完善的过程,推动全国统筹存在以下困难:一是基金统收统支,即全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一盘棋统一支出,统一征收。目前,我国仍是省级统筹统支,全国统筹实行中央调剂金制度,从各个地方抽取一部分资金再分配。从中央调剂金制度迈向全国统收统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其二,处理中央和地方关系。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事权划分,比如说某地出现基金缺口,中央财政要补助,地方财政也要分级补助,在这种情况下要划分中央应该承担多大补助比例,地方应该承担多大补助比例。应该逐步建立健全中央与地方分级承担财政补助缺口的责任机制,划清中央和地方社保事权。
刘克琦:一是提出新要求新挑战,建设工期紧。在短短半年之内,江西按照部级业务中台数据库和中台服务模式,改造省级集中社保信息系统,相当于重新建造;业务中台方式是否能支持大批量数据处理,实时管控模式是否影响正常业务经办,中台服务能否支持全部业务场景,还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
二是数据量大繁杂,整理难度大。数据是信息系统的生命线。在粗放型管理模式下,数据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需要对存量数据进行校验核实、填平补齐、逻辑修正,对数据整理人员要求极高,既要熟悉数据发展过程,又要掌握数据处理技能;既需要短期攻关,又要长期坚持。
三是涉及险种功能多,标准要求高。系统涉及所有险种近622个业务功能点,全部需要标准化梳理,进行功能验证测试,甚至需要经过多轮测试才能符合上线要求。
王静:全国统筹制度实施后,地方财政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入责任加大。全国统筹制度明确,要建立中央和地方养老保险支出责任分担机制,适当加强中央事权,保持中央财政投入力度不减;压实地方政府支出责任,建立地方财政养老保险投入长效机制,强化地方政府在养老金调标、缺口分担、自行出台政策等方面的支出责任。在现行全国统筹调剂资金运行过程中,建议总结经验,待时机成熟,实行基金统收统支。
记者:推进全国统筹,应从哪些方面发力?
刘克琦:2021年12月28日,江西省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对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信息系统上线仪式在南昌举行。江西按照部级业务中台数据库标准和业务中台服务规范,全面改造省级集中社保信息系统,主要从两个方面开展建设:一是采用全险种整体接入、流程驱动、综合柜员、人社业务一体等方式,同步对接人社部业务中台和江西省人社一体化综合信息系统,实现部省数据同源、风控同策,支持经办风险实时管控和养老保险基金全国“一本账”管理,提供标准统一、方便快捷、高效精准、渠道多样的线上线下社保服务,实现社会保险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全省通办”“跨省通办”。二是在信息化创新应用方面,采用国产数据库、开源中间件、微服务架构,通过调用部级原子服务和本地微服务的方式,对省集中社保系统进行重构,把“大系统”拆成“微服务”,全面实现信息系统自主可控。
推进全国统筹,我省重点做好“三个确保”:
一是推进省级集中、确保基础扎实。2020年11月,江西完成社保信息系统省级集中,在此基础上率先印发对接工作方案,成立专项工作组,细化工作安排,实行挂图作战、周调度日督导,全面推进系统改造对接。二是数据治理先行,确保数据准确。开展数据整理专项行动,印发数据整理方案、细化问题数据、下发核实整改,常态化调度管理、建立考核督导机制,率先达到数据质量检查要求。三是业务需求导向,确保系统质量。坚持以业务需求为导向的信息系统建设原则,抽调业务骨干,制定业务需求标准,分板块、分批次,进行社保服务事项的梳理,为信息系统开发提供设计图。
王静: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工作,对各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人社、财政、税务等部门主动作为、密切配合。省人社厅牵头制定统一养老保险政策、社保经办系统建设等;省财政厅制定地方政府补充基金投入长效机制,做好相关测算;省税务局积极稳妥推动社保费征收体制改革。
数据集中实时交互高效办结各类业务
记者:接入全国统筹系统后,运行效果和群众反响如何?
刘克琦:自去年12月江西接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信息系统以来,运行平稳,经办有序。截至目前,江西省累计办件1263.38万件,为331万名退休人员足额发放养老金3743.23万次,系统功能日趋完善,群众办事体验感越来越好。
一是服务渠道多样,办事更顺心。持续优化经办流程、不断拓展办事渠道,“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一次办”成为常态,群众可选择的办事渠道越来越多,大多数业务足不出户就可办理,实现办事结果温馨提醒。
二是多险种整合,办事更省心。2022年8月26日,江西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业务并入省级集中社保信息系统并接入人社部业务中台,是全国第三个、中部地区首个全险种整体接入的省份,通过“一号、一窗、一网”即可办理所有社保业务,办事更加高效省心。
王静:陕西在完成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升级改造、数据治理、联调测试基础上,通过人社部评审,于今年3月11日正式接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系统,实现“数据国家集中、信息实时交互”,积极融入全国统一的社保公共服务平台。我们建立部、省、市、县四级运维机制,加强沟通协调,开展操作培训,实施清单化管理,及时解决各类问题,目前系统与服务运行平稳。
接入全国统筹系统以来,陕西累计办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业务2736.5万笔,新增参保单位4.1万户,新增参保职工44.7万人,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移接续6.01万人次,转移基金19.04亿元;为全省200余万企业退休人员高效调整和发放养老保险待遇,做到“不欠一分、不漏一人、不拖一天”;为4159户企业缓缴养老保险费16.17亿元;“参保单位网上服务平台”开通率、使用率均在95%以上,“陕西养老保险APP”注册人数超过1721万人。陕西以此为契机,大力推进经办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开展“不见面”“打包办”“业务通办”等服务,获得广大参保企业及群众好评。